泪道病
一、总论
(一)定义
泪道狭窄或(和)阻塞为先天异常、外伤、炎症或异物、肿瘤所致。可发生于三个部位:泪小点狭窄或(和)阻塞、泪小管狭窄或(和)阻塞,以及较常见的鼻泪管狭窄或(和)阻塞。
(二)诊断
1.临床表现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溢泪。长期拭泪可造成下泪点外翻、局部皮肤湿疹,有时有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表现。泪小点狭窄或(和)阻塞者,可发现泪小点开口狭小或(和)阻塞。泪道冲洗或探通,可了解泪小管、鼻泪管狭窄或(和)阻塞部位。
2.检查 常规检查视力,仔细检查外眼局部情况。泪道冲洗或探通可明确狭窄或(和)阻塞部位。有条件的,可行泪道造影检查。儿童患者可将2%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内,如泪道通畅,鼻腔分泌物被染成绿色。
(三)
1.泪小点狭窄或(和)阻塞者,可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张。有明确异物时,则取出异物后作泪道冲洗。
2.泪小管狭窄或(和)阻塞者,可用不同粗细的泪道探针逐渐扩张、探通,切忌强行探通形成假道。也可采用穿线插管法。严重病例,可采用结膜泪囊吻合术、插管术。
3.鼻泪管狭窄或(和)阻塞者,可行探通插管术,也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或泪囊摘出术。
二、急性泪囊炎(acute dacryocystitis)
(一)定义
由慢性泪囊炎转变而来或因创伤和鼻粘膜感染而急性发生。致病微生物有肺炎双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L-型溶血性链球菌、流感病毒等。
(二)诊断
1.临床表现 泪囊部(内眦韧带下方)红、肿、热、痛明显,常波及眼睑及颜面部。结膜充血、水肿,眼睑肿胀,颌下及耳前淋巴结肿大。全身可有发热、不适。白细胞显著增多。泪道冲洗不通。数日后局部形成脓肿,破溃排出脓液后炎症消退。易形成泪囊瘘管,并反复。
2.检查 常规检查视力,仔细检查外眼情况。排出物可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。此外,应注意一般情况、体温,以及周围血象变化,并及时复查。
(三)
早期局部湿热敷,全身应用抗生素。脓肿成熟时,应及时切开排脓,放置橡皮引流条。炎症消退后,可施行泪囊摘除或鼻腔泪囊吻合术。
三、慢性泪囊炎(chronic dacryocystitis)
(一)病因
主要原因为鼻泪管阻塞,多由沙眼及慢性鼻腔疾患造成泪道阻塞引起。致病菌以肺炎双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为主。
(二)诊断
1.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。泪溢使泪囊部皮肤潮红、糜烂,出现慢性湿疹表现。挤压泪囊区有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。鼻侧球结膜充血。如泪囊区分泌物长期不排出,则泪囊可逐渐变大形成囊肿,突出于泪囊部。
2.检查 常规检查视力,仔细检查外眼情况,排出物可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。
(三)
经常挤压出泪囊内分泌物,频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。用抗生素溶液做泪道冲洗,及时探通及扩张泪道。数次无效者,可考虑施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或泪囊摘出术。
四、新生儿泪囊炎(neonatal dacryocystitis)
(一)病因
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致。多为鼻泪管下端管腔被先天性残存膜封闭。
(二)诊断
1.临床表现 常为单侧。病情缓慢,症状较轻。患儿溢泪、分泌物增多。有时,泪囊区可略隆起,压迫泪囊有分泌物溢出。
2.检查 仔细检查外眼情况,必要时也可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。
(三)
每日数次按摩泪囊,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。以生理盐水高压冲洗泪道或仔细探通,可使鼻泪道通畅。
泪腺病
一、急性泪腺炎(acute dacryoadenitis)
(一)病因
由邻近组织炎症蔓延或远处的化脓性原发灶转移引起,也可为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病。未能找到病因时,则称为原发性急性泪腺炎。致病菌以葡萄球菌、链球菌为主。 较少见。
(二)诊断
1.临床表现 单侧急性起病,以泪腺部疼痛开始,有流泪或脓性分泌物。眼眶外上方充血肿胀,炎性上睑下垂。邻近结膜充血水肿。泪腺触痛明显。眼球运动常不受限。耳前淋巴结肿大、压痛,并可出现体温升高、头痛不适等全身表现。
2.检查 常规检查视力,仔细检查外眼情况,必要时作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、X线检查、周围血象检查。
(三)
局部热敷。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。脓肿形成后,应及时切开排脓,睑部泪腺脓肿从结膜切开,眶部泪腺脓肿从皮肤切开。
二、慢性泪腺炎(chronic dacryoadenitis)
(一)病因
由急性泪腺炎症转变而成,也可为结核感染引起。
(二)诊断
1.临床表现 双侧发病,进展缓慢。眼睑外上侧出现分叶状性包块(不疼),质软。该处轻度睑下垂。肿胀的腺组织可限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而产生复视,但眼球突出少见。多不伴有流泪。
2.检查 常规检查视力,仔细检查外眼情况。切除泪腺作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。必要时行PPT试验、周围血象检查、眼球突出度测定、X线检查等。
(三)
从病因着手。病因未明时,可试行放射并结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激素。
泪器肿瘤
一、泪腺多形性腺瘤(polymorphic adenoma of lacrimal gland)
(一)概述
上皮成分化生而成,肿瘤细胞成多形性,肿瘤组织有完整包膜。80%为良性。中年男性偏多。
(二)诊断
1.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。外上方眶缘或深处扪及质硬、结节状肿块,无压痛,易推动。眼球向鼻下方突出,向颞上方眼球运动受限,可产生复视、视力下降。良性者很少有转移,恶性者多为淋巴转移。眼眶X线检查,良性者一般为泪腺窝扩大,骨质增生;恶性者则常有骨质破坏。
2.检查 常规检查视力,用放大镜、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充分了解眼部及相关淋巴结情况。切除物作组织病理检查可帮助诊断。必要时作眼眶X线、CT检查及眼球突出度测定。
(三)
手术摘除肿块,注意保持包膜的完整。恶性者应行眶内容摘除,并辅以放射。
二、泪腺圆柱瘤(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lacrimal gland)
(一)概述
起源于泪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。青壮年女性多见。
(二)诊断
1.临床表现
(1)病程较短。泪腺区疼痛发生较早。眶缘或眼睑皮下可扪及肿块,压痛,有粘连。眼球突出,运动障碍,但视力损害不显著。易向邻近组织蔓延,并侵人颅内。也可经淋巴或血行向全身转移。
(2)眼眶X线检查可见泪腺窝扩大及局部骨质破坏。
2.检查 常规检查视力,用放大镜、裂隙灯显微镜、检眼镜检查眼部情况。应常规作眼眶x线检查、眼球突出度测定。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助诊断。必要时作全身特殊检查(如CT、MRI等),术后则应定期复查。
(三)
尽早行眶内容剜出术,术后辅以放射。
三、泪囊鳞状细胞癌(squamous carcinoma of dacryocyst)
(一)诊断
1.临床表现 早期主要表现为溢泪。泪道冲洗、探通通畅后,但症状不改善。有血水或黄水从泪小点排出者,应高度重视。1个月或数年后,泪囊部出现性肿块(不疼)。肉瘤质地较软,上皮性癌肿,则质地较硬。后期,肿瘤生长超出泪囊范围向皮下及眼眶深部发展,从而可使皮肤表面出现溃疡。眼球移位或突出,肿瘤可延及鼻、面部,晚期可蔓延入颅内或经淋巴、血行全身转移。
2.检查 常规检查视力。用放大镜、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外眼情况,测量眼球突出度、眼眶X线检查可见骨质破坏。可疑病例可行泪囊碘油造影或尽早手术探查,切除物作活组织病理检查常能明确诊断。必要时作全身特殊检查(如CT/MRI等)。
(二)
手术清除为宜。手术范围取决于肿瘤范围及病理检查结果。乳头状鳞状细胞癌、未分化型癌及淋巴肉瘤等对放射敏感,故术后放射治果更佳。